联苯双酯
我国有丰富的中药宝藏,从中开发了许多具有降酶作用的药物,用于肝病的治疗。联苯双酯(biphenyldicarboxylate,bifendate)是我国研制的降酶药物,是合成的五味子丙素的中间体。
药理实验:小鼠口服后可减轻因CCl4引起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实验还表明可增强肝脏解毒功能,减轻肝脏的病理损害,促进肝细胞再生并保护肝细胞,从而改善肝功能。
临床应用:通过临床自身对照和对照组对比分析,联苯双酯有明显降酶作用,服药1个月后ALT大幅度降低,80%以上的慢性肝炎有效,降酶作用随疗程的延长而提高。剂量15mg,3/日口服,用药1个月仍无下降趋势者,可加大剂量,直至30mg。慢性肝炎病变较轻、近期开始病变活动、无反复活动史的病人降酶效果较好。大剂量较长时间应用ALT无明显下降者,多为重度慢性肝炎或炎症坏死较重的肝硬化。停药后易反跳,半数以上病人在半年内ALT会反跳,再次给药仍有效。为防止反跳,ALT下降后须继续服药2-3个月。可每半个月检查ALT,如无波动一次减药5mg,可经2-3个月观察后停药。不良反应罕见。
联苯双酯的特出优点是降酶效应迅速,应用方便,罕有不良反应。但长期临床应用的经验表明,联苯双酯主要降低ALT,而对其它肝酶无明显影响,至少与对ALT的效应不一致。对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远不及对ALT的作用明显,在慢性肝病中仅病变较轻者可随ALT下降,病变较重者常见ALT下降而AST持续异常。联苯双酯有利于肝脏病变的恢复,但其降酶效应似与肝脏病变的恢复不完全一致。因而,当前医生们根据各自的经验对联苯双酯有不同的态度。
联苯双酯是重要的辅助药物之一,须与不同作用的其它辅助药物同用。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都须以ALT作为观察病情的指标,联苯双酯不宜与抗病毒药物联合使用。
苦参碱
苦参碱是由豆科槐属植物苦豆子的成熟种子中提取的生物总碱分离制备苦参碱。中医认为苦参碱性寒味苦,具有清热利湿、退黄解毒和利尿作用。静脉滴注后在肝、脾、肾中的分布量较高,半减期76min。一次滴注24h从尿液排泄。…[查看全文]
三磷酸腺苷(ATP)
三磷酸腺苷是体内广泛存在的辅酶,是体内组织细胞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蛋白质、脂肪、糖和核苷酸的合成都需ATP参与。ATP经腺苷酸环化酶催化形成环磷酸腺苷(cAMP),是细胞内的生物活性物质,对细胞许多代谢过程有重要的调节作用。ATP为蛋白质、糖原、卵磷脂、尿素等的合成…[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