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脑的抗菌治疗方面有何新进展
流脑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它仍然是世界各国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虽然令人满意的感染脑膜炎奈瑟氏菌的动物模型到现在尚未找到,但是,对其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的研究,一直还在进行,并且又有新的进展。在抗菌治疗方面,自60年代出现对磺胺耐药的脑膜炎双球菌以来,一方面人们对使用磺胺类药物更加谨慎,有人主张,只有在对磺胺嘧啶耐药菌株在10%以下时,临床上才可选用此药;另一方面在不断寻找新的,对脑膜炎奈瑟氏菌敏感的药物。人们已发现一种新的β—内酰胺酶抗性的头孢菌素与氨苄青霉素同氯霉素合用的治疗效果一样。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以作为替补治疗药,它可以迅速地渗入脑脊髓液,和青霉素同效,很少引起并发症。此外还发现,原始霉素也可以有效地抑制脑膜炎奈瑟氏菌的生长,最小抑菌浓度是0.03—0.12毫克/升。最近法国还推荐采用螺旋霉素处理流脑带菌者。国内亦有试用利福平治疗流脑的报道。在用药的剂量、药物的浓度上亦进行研究,提出用于治疗流脑的新的抗生素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应20—200倍于试管内测定的最小抑菌浓度,1次给药的剂量应使脑脊液中的浓度超过10倍最小抑菌浓度,治愈率才可达90%以上。要求抗生素在感染部位必须具有杀菌效果,采用抑菌剂量治疗会失败。患者刚好转时,由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仍很低,所以不能减少抗生素的用量。
流脑并发脑疝,抢救时应注意什么
脑疝是颅内压增高造成的严重后果,是暴发型流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流脑并发脑疝的抢救应注意以下几点。(1)警惕脑疝的早期表现,立足于预防。脑疝形成前常出现前驱症状,如烦躁不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肢体发紧,血压升高,呼吸深快,尤其是两侧瞳孔明显缩小或忽大…[查看全文]
流脑治疗要争分夺秒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人受到感染后随着病情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期。早期为呼吸道感染期,此时如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病情可能就中止在此期。若未经治疗病情可以进入菌血症期。此期病情较前严重,有高热、恶心、呕吐、神情呆钝,由于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堵塞毛细血管和毒素损…[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