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病因学、并发症和鉴别诊断
内容提示:【病因学】1、伸直型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而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近端向前下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按骨折的侧方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和
【病因学】
1、伸直型
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而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近端向前下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按骨折的侧方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其中尺偏性骨折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74%。
2、屈曲型
较少见,约占5%。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
【并发症】
缺血性挛缩
【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
肘关节可部分活动
肘后三角无变化
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2、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弹性固定
肘后三角有变化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相关文章
延伸阅读
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
【治疗措施】1、青枝骨折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2、有移位的骨折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查看全文]
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绝大多数新鲜骨折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疗效满意。因此,新鲜的肱骨髁上骨折,极少需作切开复位。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肱动脉或正中神经损伤者。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失败,特别是远折段有尺偏移位者。…[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网站图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