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病的并发症及辅助检查
【并发症】
40%以上病例有程度不等的肠梗阻,且可反复发生。急性肠穿孔占10%~40%。肛门区和直肠病变、瘘管、中毒性巨结肠和癌变等,国内相对少见。克隆病可出现下列诸多肠外或全身性病情:关节痛(炎)、口疱性溃疡、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炎症性眼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病、硬化性胆管炎和胆管周围炎、肾结石、血栓性静脉炎、强直性脊椎炎、血管炎、白塞病、淀粉样变性、骨质疏松和杵状指等;年幼时患病的可有生长受阻表现。
【辅助检查】
(一)血象等检查白细胞常增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失血、骨髓抑制以及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吸收减少有关。血球压积下降;血沉增快。
(二)粪便检查可见红、白细胞;隐血试验可阳性。
(三)血生化检查α1和α2-球蛋白增高,血内糖蛋白上升,粘蛋白增加,白蛋白降低。血清钾、钠、钙、镁等可下降。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血清溶菌酶水平上升,与巨噬细胞被破坏后释出该酶有关。
(四)肠吸收功能试验因小肠病变而作广泛肠切除术或伴有吸收不良者,宜进一步了解小肠功能(详见“吸收不良综合征”)。
X线检查
胃肠道钡餐造影能了解末端回肠或其他小肠的病变和范围。其表现有胃肠道的炎性病变,如裂隙状溃疡、鹅卵石征、假息肉、单发或多发性狭窄、瘘管形成等,病变呈节段性分布。钡剂灌肠有助于结肠病变的诊断,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诊断率。X线腹部平片可见肠袢扩张和肠外块影。
内镜和活组织检查
内镜检查和粘膜活检有助于发现微小和各期病变,如粘膜充血、水肿、溃疡、肠腔狭窄、假息肉形成以及卵石状的粘膜相。病变呈跳跃式分布。经口作小肠粘膜活检对确诊十二指肠和高位空肠的克隆病有重要意义。
克隆病的病理改变及流行病学
【病理改变】克隆病是贯穿肠壁各层的增殖性炎变,并侵犯肠系膜和局部淋巴结。Crohn将病理变化分为急性炎症期、溃疡形成期、狭窄期和瘘管形成期(穿孔期)。肠内肉芽肿系炎症刺激的反应,并非克隆病独有。【流行病学】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国内较欧美少见。…[查看全文]
克隆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
【鉴别诊断】诊断本病时应排除其他肠道感染和病变、血管病变和肿瘤等,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血吸虫病,以及由其他病因引起的肠炎、结肠癌、小肠淋巴瘤、肉瘤、类癌、慢性肠道真菌感染、肠型白塞病。【预后】本病多为慢性渐进型,虽可自行缓解,多有反复。…[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