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进展
2005年08月19日《科技日报》9 记者近日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了解到:该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丛秀丽博士,在其导师韩忠朝教授的指导下,研制出一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新方法,并在最新一期国际杂志《Leukemia》上发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起源于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增殖性疾病,占所有成人白血病的15%-20%,是白血病治疗的一大难题,现有的化疗方案均不能改善其自然病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年生存率也仅有40%~70%,而且不适合于老年患者。该白血病的发病已知主要与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有关,后者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可引起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受阻,最终导致细胞凋亡障碍。近年来国外研制出一种abl特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各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效,但在加速期和急变期的疗效不理想,主要原因为原发和继发性耐药,可能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急变期患者多具有ph染色体以外的附加染色体异常有关,BCR/ABL基因抑制不足以防止疾病进展或耐药细胞的克隆扩增。
为了提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韩忠朝课题组依据他们前期研究血管新生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所取得的研究结果,设计了一种新的治疗的方法,能显著提高疗效。该方法采用BCR/ABL和VEGF双反义寡核苷酸进行移植白血病细胞瘤的裸鼠瘤内注射,结果显示,应用双反义寡核苷酸后能增加白血病细胞对低剂量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TI571合用时,抑瘤作用更为明显,存在协同作用。他们的研究同时为抗血管新生治疗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重庆一医院血液灌流法治愈3位长期酗酒者
记者近日从重庆市北碚一家医院了解到,该院感染科曾运用血液灌流法治愈了3例因长期酗酒而引发各种病症的患者,到目前为止还没见有复发的迹象。但是心理卫生专家认为,戒酒就像戒毒一样,要想根除对酒的依赖,除了身体上的治疗外,心理上的辅导更加重要,要重塑酗酒者的人…[查看全文]
急性胰腺炎继发DIC
27(4):278-8213在急性胰腺炎病例中,曾有报道出现各种血液学指标异常,包括血红蛋白下降、凝血因子异常、白细胞增多、急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此外,在凝血异常的同时还会出...…[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