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相关蛋白与中风危险性有关
瑞典科研人员报道,炎症敏感性血浆蛋白(ISp)的血清水平可能与高血压病人中风危险性的变化有关。
在1974到1983年间,Malm大学医院的GunnarEngstrm博士及其同事对6071例年龄在28到61岁之间的健康男性的血压水平和5种ISp水平进行了测定。他们应用电免疫测定法检测了纤维蛋白原、α1-抗胰蛋白酶、触珠蛋白、血浆铜蓝蛋白和血清粘蛋白水平。
在平均18.7年的随访过程中,238例男性有过一次中风发作,有919例死亡。该研究的结果发表在2002年11月出版的《中风》杂志上。
在基线收缩压≥140mmHg的男性中,高ISp和低ISp水平的受试者在中风危险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高血压男性中,如果有2种ISp的血浆浓度处于上四分位数区间,那么年龄校正的中风危险性增加1.8,死亡率增加2.1。如果3种或3种以上的蛋白质处于上四分位数区间,则这两种危险性分别增加2.1和2.7。
Engstrm的研究小组发现,高ISp和低ISp水平的男性之间相应危险性的差别随时间推移不断增加。在排除发生在随访期前十年的事件后,高ISp水平和中风危险性增高之间的相关性依然存在。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蛋白质可能有助于对高血压病人的预后进行临床评价。”在进行危险性评价时,他们推荐应用多种炎症指标,而不是应用单一的ISp。
夜间血压不降与中风有关
据12月发行的AmericanJournalofHypertension杂志上的一篇报告,睡眠期间血压不下降是一个独立的引起中风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已经发生过中风的人在中风后与没有发生过中风的人相比非常易于发生一种被称为“血压不下降”现象。虽然研究人员不能断定血压不下降与中风之间…[查看全文]
中风前人格特征是中风后抑郁症的先兆
据美国科学家报道,中风前的人格特征可能是中风后抑郁症的先兆。Grattan博士在美国心脏病学会第26届国际中风大会上宣布,中风前人格特征严重影响着中风后的心理调整。研究人员使用修订后的NEO调查表,通过询问中风患者的亲属,对患者中风前后的人格类型进行评估。结果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