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慢性肾衰是如何认识的?
内容提示:根据CRF常见的原发病、演变经过、临床表现和预后情况,一般认为中医古代文献中关于本病的描述,散见于水肿、呕吐、癃闭、虚劳、肾风、溺毒、关格等病证之中。诸证消退后,长期呈虚劳的表现,其后期呕吐常与癃闭并见,再结合本病的严重预后,故应属于中医关格的范畴。
根据CRF常见的原发病、演变经过、临床表现和预后情况,一般认为中医古代文献中关于本病的描述,散见于水肿、呕吐、癃闭、虚劳、肾风、溺毒、关格等病证之中。本病多是水肿、淋证、消渴、尿血、眩晕等病迁延日久的结果。诸证消退后,长期呈虚劳的表现,其后期呕吐常与癃闭并见,再结合本病的严重预后,故应属于中医“关格”的范畴。
相关文章
延伸阅读
慢性肾衰正虚诸证如何辨证论治?
正虚是指气血阴阳亏损和脏腑功能障碍,尤以脾肾两虚为主,可分为脾肾气(阳)虚、脾肾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四型分别论治。(4)阴阳两虚:极度乏力,畏寒肢冷,手足心热,口干欲饮,腰腿酸软,大便稀溏,小便黄赤,脉象沉细,舌淡白胖有齿痕。治法:阴阳双补。本型患…[查看全文]
急性肾衰竭的中医论治
中医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辨证以热证、实证为多,后期可伤及正气,一般分为热邪炽盛、火毒瘀滞、湿热蕴结、邪陷心肝、内闭外脱、气阴亏损等证型。治疗以祛邪为主,适当佐以扶正,常用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活血化瘀、开闭固脱、救阴敛阳、回阳救逆、益气养阴等法治疗。治宜…[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网站图文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