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月小样儿小样儿一般是指出生体重比同龄正常体重低25%的小儿。胎龄在38至42周之间而体重在2500克以下者,称足月小样儿,在小样儿中最常见。 世界上每年约24万婴儿的出生体重<2500g,其中足月小于胎龄儿占30%-40%,我国小于胎龄儿发病率为5%-10%,占低出生体重儿的50%-60%,足月小于胎龄儿体重多在2500g以下,非匀称型较多,此类婴儿因孕周已足,但出生后能力低下,容易发生胎粪吸入、低体温、红细胞增多症、低血糖、宫内感染等先天异常,尤其可发生发育、神经行为及智力落后,且小于胎龄儿死亡率为正常足月儿的8倍,因此近来对小于胎龄儿的治疗已受到重视。 足月小样儿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凡胎龄满28周至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为早产儿;胎儿在38-42周而体重<2500g者为足月小样儿。 临床表现大多呈“老练”外貌,反应好,消瘦并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约占59%。呼吸窘迫缺氧者、硬肿几乎没有,颅骨软化变形者少,无肝脾肿大发现,神经反射大多良好,有畸形者占6.5%, 足月小样儿的特点是皮肤薄,干燥脱皮,胎毛少,胎脂多,头发细齐,软骨发育少,耳舟已形成,指、趾甲软。乳腺可有结节。足底有纹。阴囊皱襞多,但男婴睾丸已下降,女婴大阴唇能遮盖小阴唇。生理性黄疸不明显。生理性体重下降不明显。产热反应较好,出汗较好,较活泼、哭声大、吸吮力较强。 足月小样儿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宫内感染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胎盘功能不全;孕妇孕期中患病;胎儿如某些染色体病或等。 多数与各种导致胎盘功能失常的因素有关,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慢性高血压、妊娠期感染(如风疹、巨细胞包涵体病、弓型虫病)慢性心肾病、青紫型心血管异常、早婚初产、双胎、高年经产妇、烟酒瘾、严重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孕期缺乏叶酸、高原地区、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药,妊娠末期较长期地使用四环素或抗代谢药物、脐带附着部位异常、单根脐动脉、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等因素都可造成胎儿营养不良、先天性畸形与缺氧。研究资料证明,脐静脉的氧含量及氧饱和量百分数的确随着成熟不良儿的严重度而降低,但与胎龄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