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检总局:近三成炒货抽检不合格
人民网北京2月5日讯记者刘克报道:昨天,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炒货的质量抽查结果。本次共抽查了北京等12个省、直辖市89家企业生产的100种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2%。
抽查中发现的主要质量问题:
1、酸价、过氧化值超标。酸价、过氧化值超标的炒货食品会产生酸败、哈喇等异味。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烘炒类炒货食品的酸价指标应≤3mgKOH/g,抽查中有部分产品酸价或过氧化值超标,其中有1种开心果产品的酸价实测值为16mgKOH/g,是标准限量值的5倍多。
2、个别产品黄曲霉毒素B1超标。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烘炒类炒货食品的黄曲霉毒素B1应不超过5μg/kg。抽查中有个别开心果产品的黄曲霉毒素B1实测值为9μg/kg。
3、个别产品微生物指标超标。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油炸类炒货的菌落总数应≤1000cfu/g,烘炒类炒货的霉菌应≤25cfu/g。抽查中有个别产品菌落总数、霉菌超标。其中有1种香脆多味花生产品的菌落总数实测值为3500cfu/g,超过国家标准规定3.5倍。有1种原味生瓜子的霉菌实测值为70cfu/g,超过标准规定2.8倍。
4、个别产品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甜味剂。炒货食品中使用的甜味剂主要有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强制性国家标准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作为甜味剂使用在炒货食品中,使用量均不得超过限量范围。糖精钠在带壳炒货中的最大使用量为1.2g/kg,抽查中有个别产品糖精钠超标,其中有1种奶油西瓜子产品的糖精钠实测值为1.6g/kg。
5、部分产品标签标注不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规定,若在食品中使用了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等甜味剂,必须在标签配料表中标明添加的具体品种名称。抽查中有部分产品标签标注不规范,主要是未标注使用的甜味剂具体品种名称以及产品名称、配料表标注不规范等。
炒货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部分质量较好的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序号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商标规格生产日期
1北京洽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洽洽香瓜子
(原味)洽洽150g/袋2006-11-12
2衡水市东方食品有限公司(河北)咖啡花生迪宝150g/袋2006-11-02
3杭州临安金源食品厂小胡桃仁甲元散装2006-11-05
4武汉东西湖旭东食品有限公司满天香西瓜子旭东200g/袋2006-10-22
5安徽省宁国市詹氏天然食品有限公司奶油味詹氏山核桃詹氏225g/袋2006-11-18
注:排名不分先后。
炒货产品质量国家监督专项抽查部分质量较差的产品及其企业名单
序号企业名称产品名称商标规格生产日期主要不合格项目
1佛山市南海区西樵诚兴果仁制品厂开心果散装2006-10-13感官,酸价,黄曲霉毒素B1
2武汉市汉阳区友钦食品厂香脆多味花生30g/袋2006-11-09菌落总数
3湖南嗑得响食品有限公司原味生瓜子嗑得响108g/袋2006-11-16霉菌
4长沙天赐缘食品有限公司奶油西瓜子天赐缘散装2006-11-15糖精钠
5浙江大好大食品有限公司葵花籽大好大225g/袋2006-08-31过氧化值
注:排名不分先后。
“眼保姆”等20个广告违法情节严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3号)天公布第四期违法医疗器械广告。在本期公告汇总期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以发布《违法医疗器械广告公告》等方式予以通报并移送同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的违法医疗器械广告873次,其中“眼全息近视治疗仪”等2…[查看全文]
广东检出六种含苏丹红唇膏问题产品已下架
广东检出六种含苏丹红唇膏生产厂家已停产问题产品封存下架8000支唇彩集中销毁唇膏的“红”竟然是用工业染料苏丹红染出来的。记者前天从广东省质监局获悉,汕头两企业生产的6种唇膏被国家质检总局检出了含有苏丹红Ⅰ、Ⅱ和Ⅳ号,廉价唇膏在广州兴发广场公然销售。而化妆品…[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