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排行榜主动报告国企几乎为零
近日从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了解到,在最新出炉的上海药品不良反应排行榜上,来自国有药企主动报告的不良反应病例数几乎为零。
对此,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内部已达成共识,今年将重点推动药品生产企业建立不良反应报告系统,将企业的主动不良反应报告与药企的资格认证、监督检查相结合,纳入整个药品监管的环节内。
此外,监管部门将强化药品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的应急管理,提高日常“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
2006年,上海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2万余份。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占5%左右;来自医疗机构的病例报告占90%左右;来自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病例报告占5%左右。
与日前国家食药监管局公布的2006年数据相比,本市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和来自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病例报告均偏低。尤其是在药品生产企业的主动报告中,来自国有药企的报告数量几乎为零。这并不意味着国有药企的药不会引发不良反应,而是企业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淡薄。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指出,保证药物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药品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都要真正负起责任来。
京首发就医指南 标出250家医疗机构信息
今后,患者想去哪家医院看病,怎么乘车,该挂哪位专家门诊,只要查张地图就可一目了然。昨天,《北京就医指南地图》首发。这本北京市第一本正式对外发放的就医地图,由北京医学会、中国地图出版社等合作编制。在这张地图中,记者看到,上面共标注了北京市18个区县的250多…[查看全文]
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发挥出预警功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1日于此间召开的2007年全国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经过7年多时间的建设和发展后,2006年在处理药品安全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国家药监部门统计,2006年,各级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共收到药品不良…[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