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病毒学家发现:禽流感现有菌株不会人传人
中新网3月23日电据新加坡早报网援引法新社报道,美国和日本病毒学家宣布,他们已发现禽流感病毒现有菌株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奥秘,而这个发现显示世界或许有宝贵的喘气时间来研制禽流感疫苗,应付可能爆发的禽流感瘟疫。
他们在今天发售的英国科学周刊《自然》(Nature)发表论文,指出奥秘在于气管顶部与底部细胞的微差。
要渗透细胞,禽流感病毒的尖刺必须紧钉细胞表面。尖刺就像钥匙,受体细胞的钉点则是锁头。尖刺和受体细胞必须有适当形态才可紧钉在一起。
以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学者河冈义裕(YoshihiroKawaoka)为首的美日科学家小组,发现禽流感病毒和人类流感病毒锁定的受体略微不同。
人类流感病毒较常选择鼻窦粘膜、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的细胞为受体;禽流感病毒则倾向以肺泡细胞为受体。
这意味着禽流感病毒H5N1菌株可能匿藏在部分气管,不会引起咳嗽和喷嚏。咳嗽和喷嚏正是流感病毒从人传人的典型传播方式。
除了极少起无对照的病例之外,死亡个案只限于禽鸟直接传染人类,而非人传人。H5N1若有这种接触传染力,将导致禽流感瘟疫。
论文说:“我们的发现,显示H5N1……只能有效地在呼吸道底部繁殖,而这个部位普遍存在禽流感病毒受体。这种局限或许是H5N1至今无法有效地人传人的原因。”
至于H5N1无法成为瘟疫病毒的最主要原因,是它需要呈尖刺状的血凝素(haemagglutinin)(简称H)分子出现变异,以便紧钉呼吸道顶部细胞,唯有这样,病毒才能通过咳嗽、喷嚏和鼻腔粘液传播。
H5N1若要具备蔓延潜力,也需改变其pB2基因。这种基因是有效繁殖必需的激酶。
河冈表示:“没有人知道病毒是否将演变为瘟疫性菌株,但禽流感病毒不停地变化。”
非洲防治禽流感会议呼吁加强合作抵御禽流感威胁
新华网利伯维尔3月22日电(记者任亚秋)非洲防治禽流感会议22日在这里发表声明说,非洲各国之间、非洲国家和联合国驻非机构之间应相互协调、加强合作,共同抵御禽流感对非洲的威胁。非洲防治禽流感会议20日至22日在这里举行。会议由加蓬政府和六个联合国下属机构派驻非洲…[查看全文]
加沙地带家禽证实染H5禽流感 尚无人感染迹象
中新网3月23日电据法新社消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农业部22日表示,加沙地带的家禽被检测出带有禽流感病毒,不过还未能确定这是否是H5N1禽流感病毒。以色列一名发言人称,“第一项对巴勒斯坦所提供的家禽所进行的测试证实,有H5病毒存在。”“还要进行更多测试,以证实这是…[查看全文]